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原住民婦女將已乾的麻撕成細絲,然後將麻纖維以姆指及食指掂成麻縷,再將兩股麻縷搓在一塊,即可紡紗。雖然各族群的紡紗地點與姿勢不太相同,但紡紗的基本原理相仿,那就是藉著轉動的速度,將麻線纏繞次錠子上。

苧麻的真面目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紡紗的用意,是藉著錠子,將麻纖維連接成紗。原住民的紡紗工具是錠子──由果核加一根廿餘公分的細竹枝(即筳子)合成。在開始紡紗之前,她們先將麻線纏繞一些於錠子上,並於筳子上打個結,將線固定於錠子上。

搓線  

 

        排灣族婦女通常右手拿錠子,左手拿麻線,線球置於左後方,再將左腿抬起,以右手用力將錠子於右腿上一搓,麻線自然且快速地纏繞錠子上。反覆相同的紡紗工作,直到紡滿筳子,也就是一錠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泰雅族婦女紡紗時,坐、站均可,雙手急搓筳,使錠子鄉迅速轉動,一手提麻縷,使之懸空,紡紗器在空中轉動……,等到整個筳子纏滿後,另換筳子再紡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阿美族婦女紡紗時坐在矮凳上,右小腿微抬起,右手將錠子按,使錠子緊貼在古小腿的外側。紡紗時右手掌用力向上一搓,紡車隨著急速轉動,右手背支住麻,並將右臂伸向前方,同時左手放線,使錠子轉動的力量達於麻線上。

魯凱族的紡紗方式  

 

        絡紗的工具是匡架,為一橫置H狀的竹製品,中間的豎木較寬,為支持兩端橫木的支柱,將匡分為左右兩邊,叫做匡隔。上下兩橫木較短且細,叫匡邊。在匡隔中間以線做成一圈套,用來插手,以便操作。

 

       首先左手持匡架,三指插人圈套內,再將線的一端打一活結套於左手的三指上。右手執錠子,再左下、右上、右下、左上地把線匡於架上,並於一輪後將麻線套入活結內,原來的活結則送到匡隔附近,三指上再套新活結。當匡架匡滿為止,線縷能不紊亂的連在一起,取下即成線縷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煮線的目的在於除去麻線的剩餘膠質,同時因還原作用使線漂白。婦女通常將麻線置於鍋內煮,並以棍子攪拌,取出以冷水沖洗。再將木炭灰過濾,加入紗線煮,麻線變成白色,經過整理,掛在屋簷下曬乾,即可整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