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於是想要手織布的族人,主動的上門購買,然後有買主說:「我覺得以前的麻布感覺比較好,價錢貴也無妨。」應買主的需求,她才再回頭找苧麻,發現住家附近的畸零地、田地,還有些被遺忘的苧麻痕跡,於是在田埂和山坡移植一些苧麻,很快的苧麻長大,可以採收。

幾努外的作品  

她照排灣族的傳統砍麻、剝皮、紡紗等繁雜的工作,終於再用苧麻線織布。可是她打心底還是喜歡開司米龍線,因為好織,顏色又多。只是當她沒錢買開司米龍線,或客戶指定要苧麻布時,她才勉強用麻線。這也是她雖然討厭宁麻線,這些年卻一直不間斷織宁麻布的理由。

 

追求完美的性格,再加上細心,她在織布的過程,只要發現布上有漏線的情況,或有織錯的地方。她不管已花了多少時間,織了多長的布,一定毫不留情的拆下來重織,這也是她織的布,特別受內行人青睞的原因。

 

米羕談起老師,總是佩服萬分,因為她收集不少手織布,發現多數人,不是整經出問題,就是打緯線時迷路了,而幾努來織出的布,絕找不到她「迷路」的地方,也可見她的心思如何細膩。

 

幾努外和其他排灣族女人一樣,實在太愛下田種小米、芋頭、蕃薯……她待在田裡時間遠比織布機前多。其實她如果整天織布,也有很多問題,第一織好的布賣給誰?目前除族人外,很少外人上門買布;其次,手織布以苧麻布最受歡迎,可是她最不喜歡織苧麻線,因為既麻煩又不好織。

 

民國八十三年,米羕想學排灣族織布,由於早聽說幾努外的織布名聲,透過親戚拜她為師。她照傳統規矩,收了這個學生,師生兩人可說是教學並長,米羕嫌處理麻線太麻煩,於是以棉線及縫衣服的車線代替,而幾努外也在這時認識棉線,且開始用它來織布。

 

幾努外的觀察力強,她發現米樣以磚紅色線為底色,再配上不同顏色的棉線,識出來的布很好看。她很快的也學會配色的技巧,又因為聰明,居然無師自通的織出格子布。

 

來義鄉公所曾舉辦織布班,幾努外是當然的老師,她發現學生的興趣不高,因怕困難,所以對學斜紋織沒意願。因此,鄉公所多次想再辦「織布班」,請幾努外重作「馮婦」,她覺得只教平織,很沒意思,所以很爽快的拒絕。

 

前幾年,幾努外還有機會當明星,到公眾場所秀「織布」技巧。因為那時不管文建會或文化園區,都很流行推展原住民織布,她在米米羕推薦下,當了不少次的最佳女主角。她和別人不一樣,要秀織布一定秀「斜紋織」。

 

因為她堅持的想法是:要表演就得使用苧麻,以及難度高的「斜紋織」,讓漢人驚奇。如果用現成的棉線,最簡單的平織,在她看來,還是別獻醜。如果她會夾織,不會嫌整經、織布太麻煩,一定要「秀」給漢人看。

 

只是,她的陳年老病──氣喘,使織布工作斷斷續續。只有當農閒或手頭很缺錢時,才會讓她重回織布機前。最近米樣熱衷織布,從各地買回不少挑花的布,她隔幾天就到米羕的工作室,看看她是否研發新織法?她以羨慕的口吻,告訴學生「恨不得我再年輕,我一定要找出不同的織法。」

 

所以最近幾努外對織布的態度改變,有時間就織布,有天米羕去看她,才發現她織了不少棉布。就因為苧麻布太難織了,如今她織的苧麻布,都是非賣品,留給孫女做紀念。為了怕別人買走苧麻布,她把麻布藏在有鎖的木箱中,根本不讓別人知道,才能確保麻布的安全。

 

她知道米樣想在傳統織布上發揮,當田裡苧麻收成後,竟把材料帶到工作室,把苧麻從剝皮到煮線的所有步驟,按部就班的示範,讓米羕拍照做記錄。從幾努來謙虛、好學的態度看來,難怪她的織布手藝,不因年歲的增長而退步,說她是排灣織布第一好手,她真的受之無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